外贸企业内销成本劫
日期:2009/7/9 来源:中国会计报 点击:31947次
与国内商场和超市洽谈进店事宜,企业仅在渠道上就要投入至少100万元,加上其他费用,总体算下来,成本至少要在原来出厂价基础上增加40%。
日前,首届“广东外企内销博览会”在广东东莞开幕。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率调研组就外贸企业内销遇到的障碍和问题现场召开座谈会。从本次博览会上获知,许多外贸企业首次涉足内销市场。
外需急剧冷却,内需的启动就显得迫在眉睫。
企业的战略转型非同儿戏,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市场销售,都要进行多元化考虑,要考虑财务上的抗风险能力。“在赚钱之前,先想想自己是否赔得起?”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汤谷良告诉《中国会计报》记者。
致命的成本
“客户、产品设计、销售渠道等问题都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外贸企业转向内部市场。”商务部研究院世界经济贸易研究部主任梁艳芬客观地分析了转型所面临的问题。
她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有些企业反映,国内零售成本很高。与国内商场和超市洽谈进店事宜,企业仅在渠道上就要投入至少100万元。遇到超市店庆还要交店庆费,货款的结算时间至少要60天,甚至更长。总体算下来,成本至少要在原来出厂价基础上增加40%。
另有外贸厂商坦言,在国内市场,单个商品的理论利润可能比国外市场还高,但整体的销售额可能不及批量外销。而且,由于零售商付款滞后,企业的研发项目推动起来很困难。
“总的来说,在当前情况下,转型需要花费的巨大的物质成本及时间成本,才是最致命的。”梁艳芬一针见血。
成本的控制
“外贸企业转内销是企业发展中的战略性转折,企业须根据自身经营战略的变化而及时对财务战略进行调整。”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经济研究所吴少平教授分析说。
困扰外贸企业转型的一大问题即成本控制。而在这里,成本主要表现为资金成本、研发成本、质量成本及人才成本。
“研发成本也十分关键,这涉及企业长期资金的投资效益。”吴少平告诉记者。
直面赊销
赊销是外贸企业的一道坎。对于一向习惯于与付款爽快的外商打交道的外贸企业而言,国内销售商习惯性的赊欠货款令他们很难接受。
不过,吴少平却笑言:“赊销并不可怕。”外贸企业应该以开放的心态接受这种方式,适度控制企业的应收账款,把风险限定在可控的范围内。
企业对信用期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信用期好比一把双刃剑。信用期长,企业接到的订单多,企业的销售利润就可能大幅提高,反之亦然。